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朱门绣户 窑子开张了(H) 勾引有妇之夫

閻э拷 瑜帮拷 濞夛拷 閸愶拷
返回目录

第100章 三顾茅庐

      第100章 三顾茅庐
    酒陈味道醇,人老见识广。
    胡宝松二百岁有余,眼界见识非常人可比,徐青虽是僵尸,却也有一颗求学向道之心。
    眼下有这么个现成的老师父在,他自然要好好请教。
    将仵工铺交由玄玉看顾,徐青与逸真道长一同前往棺材铺访学问道。
    胡宝松所在的宅院里有一棵老桃树,这还是徐青头一次走进棺材铺的后院。
    他看着桃树下放着的蒲团,目光微动。
    狐狸住桃树,树中狐狸洞。
    狐狸似乎向来就和桃树有着解不开的因缘。
    书中也常有狐狸拜桃的记载,传说狐狸开始修行时,往往会在方圆百里内寻找一棵品相最好的桃树。
    随后狐狸便会为桃树摆上贡品,效仿人类下跪参拜,以祈求桃树准许它住进身体里修行
    相反,若是有懂行的人看到狐狸拜桃,则往往会选择杀死狐狸,伐倒桃树。
    如此做非是因为贪图狐狸皮毛,也不是想要伐樵做柴,而是因为狐狸所结缘的桃树往往是最有灵性的一棵。
    狐狸一旦住进去修行,必然会借住桃树庇佑,吸光周遭灵气,让方圆百里寸草不生。
    没有灵气,五谷不丰,人畜难安。
    是以老一辈就传下来了一条说法,那便是一旦看到狐狸对着桃树作揖参拜,就一定要将其驱离或着杀死。
    徐青不知其中真假,但狐狸爱桃树他却是信的。
    眼前的逸真道长明显就很喜欢院中这棵老桃树。
    她杏眼微眯,螓首微抬,院中桃树似乎也有灵性,此时一股没来由的清风自桃树枝桠间生出,正轻轻往几人身上吹拂。
    胡宝松见两人站在桃树下神情各异,便笑呵呵开口道:“我当年之所以选中这处宅院,就是因为有这棵桃树在。”
    “这桃树,少说也有四百年了。”
    胡宝松说话间又看向眯眼享受微风的逸真。
    “若我猜的不错,在五老观山门处,也该有一片桃林才是.”
    逸真回过神,点头道:“确实有片桃林,观中长辈说,那些桃树是师父当年和一个薄情寡义之人一同种下。”
    “.”
    胡宝松面露赧然之色,反观逸真却一直面色如常,好似听不出对方话里隐藏的意味。
    徐青看热闹不嫌事大,忽然开口道:“胡前辈这些年一直在棺材铺里谋求生计,怎会知晓五老观外有片桃林?”
    “莫非.”
    胡宝松和逸真几乎同时侧目看向徐青。
    “莫非胡前辈是与旁人闲谈时,无意中谈到了五老观,那人又恰好去过此地,无意间提到了五老观外的桃林”
    见两人神情紧绷,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徐青话到嘴边,又急转口风。
    胡宝松见状松了口气,逸真同样露出淡淡笑容。
    只剩下徐青一人长吁短叹。
    强扭的瓜不甜,要想吃到好瓜还是得等它们自个瓜熟蒂落才行。
    胡宝松此时颇有畏而爱之的意味,他既想要和逸真的关系更进一步,又害怕戳破那层窗户纸后,会引发一系列不好的结局。
    逸真同样如此,她分明已经察觉到胡宝松与师父的关系,也从胡宝松关怀备至的态度里,猜测出了一些事情。
    可越是如此,她心里便越是慌乱。
    面对这种情况,她下意识想到的就只有规避这类话题。
    胡宝松幽幽一叹,旋即收拢心绪,开始为两人传授自己的毕生所学。
    眼前一人是他最亲近之人,另一人则是给他新生,帮他了却遗憾的忘年交。
    若非寿元无多,他真想看着这两个晚辈成长起来的那一日。
    说起来是有些可惜,但胡宝松心里却不觉得遗憾。
    有道是天下之福,莫大于知足常乐。天下之祸,莫大于不知足常悲。
    此生,他已然知足矣!
    日如流水,窗间过马。
    转眼三日过去,这一日仵工铺外忽然来了一辆朴实无华的马车。
    除却马车,还有几名江湖打扮的好手,骑着高头大马护持左右。
    车帘掀开,一个神情略显憔悴的小胖子从车中走下。
    他看了看纸扎铺紧闭的房门,轻轻一叹。
    不过当看到仵工铺依然在正常营业后,他的心情便又好转起来。
    伸手朝脸上一阵揉搓,朱怀安原本还有些苦闷的神情,瞬间消失不见。
    笑呵呵来到铺内,里面却没有徐青的身影,只有一个肤白貌美的年轻姑娘在柜台前坐着。
    身穿一袭红衣,气质清冷的姑娘手里还把玩着一对文玩核桃,他怎么看都觉得眼前的画风不太搭配。
    朱怀安心里咯噔一下,寻思他那位高深莫测的徐兄弟莫非已经转卖了店铺,不再回来了?
    “姑娘,敢问徐掌柜可在铺中?”
    附身孙二娘,正把玩核桃的玄玉眉头轻挑,嗓音清灵道:“他不在,客人有事可以和我言说。”
    “敢问姑娘和徐掌柜的关系?”
    “他是我表兄,我是他的表妹,表兄有事外出,便由我代为看管店铺。”玄玉拿着早先与徐青串通好的说辞,回应道。
    “不知徐兄外出多少时日,何时归返?”
    “不知,表兄并未明言,或许明日便归,或许一两个月也说不定。”
    朱怀安只好无奈道:“那我明日再来拜访,若是徐兄期间归来,还望姑娘代为转告一声,就说津门旧友怀安来访,不胜感激。”
    离开仵工铺,朱怀安看到香烛铺门口有个风韵犹存的妇人正在指挥车夫卸货,便又上前开始打听起吴家兄弟的消息.
    棺材铺后院,徐青眼下虽然只听讲了三日,却已然有种扯断金绳,顿开枷锁的明悟。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胡老头有东西他是真的教!
    也不知是不是有五老观这个便宜师姐在的缘故,胡宝松讲起课来事无巨细,每有疑问,他都细心回答,从未有不耐之色。
    徐青有心向胡宝松提问有关于僵尸方面的知识,但又不好直言。
    思索多时,他灵机一动,选了个迂回折中的办法,问胡宝松如何看待异类妖魔。
    “你说的僵尸,阴鬼,妖邪都属于非人之事。”
    “所谓非人之事,超乎常情,总结起来无非是鬼怪妖魔,左道精邪之属。”
    “老朽曾遇见过一位名叫葛洪温的高人,他知晓我的底细,我那时曾因为自身有妖族血脉的问题,向他发问。”
    胡宝松说到妖族血脉时,下意识看向逸真。
    女冠听到此处,呼吸一滞,显然极为在意。
    徐青听到葛洪温三个字时,则愣了一瞬。
    这不是走马灯里,那位口中说着世间没有所谓的神力仙法,转身时却又如云鹤清风,飘然间便跨过十几丈宽山涧的得道真修吗?
    胡宝松不知徐青心中所想,他继续说道:“葛道友当时向我解答,说人之假造为妖,物之性灵为精,人魂不散为鬼,天地乖气忽有非常为怪,神灵不正为邪,人心癫迷为魔,偏向异端为旁门左道.”
    “而妖,则多是因人而起。人无衅,妖不自作。世人不干好事,心有积怨恐惧,使地气浑浊,天机无常,妖便趁机入世作恶,反复难消。
    若天地清明,人不自作,太平盛世之下,妖自然会隐去形晦,不入世俗。
    正所谓,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胡宝松笑道:“我不明所以,葛道友就出言指点,说我非妖非鬼,乃是个入世修持的人精。”
    徐青恍然道:“此妖非彼妖,葛前辈说的想必不是出身,而是心性。”
    “只要能够明心见性,便不用去在意人鬼、妖邪、神魔这些表象,需知妖会扮鬼,邪会化魔,神也会变成妖,重要的是自己内心里的区分。”
    “你若是妖,那就是妖;你若是人,那便是人。”
    逸真诧异的看向徐青,她具有狐妖血脉,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其中的道理不足为奇。
    但徐青在她眼里却是个正常的人。
    一个不是妖邪的人,能产生这么深刻的想法,确实难得。
    女冠哪里得知,她眼前这人模人样的青年,实则也不是个活人。
    不然又哪来的那么多非人感悟。
    翌日,朱怀安再度来到仵工铺,却依然扑了个空。
    “殿下为何要对一个做白事生意的人如此上心?眼下时间紧促,王府还有诸多事宜需要处理,便是朋友,也不该耽误如此多功夫。”
    朱怀安身边的幕僚客卿明显有些着急。
    “此事我自有打算,你等无需多言。”
    别人或许不知,朱怀安却知晓他这位徐兄弟那是真有点本事在身上的。
    若单论智谋见识怕是也不会比府中幕僚差多少。
    要是能求得徐青出山辅佐,他便是再等几日又有何妨。
    棺材铺。
    徐青三人围坐在桃树下,几案上有香炉散发出袅袅青烟。
    今日胡宝松讲了当今修行中人的修行境界。
    徐青此前只知武道有六境,却不曾知晓武道之外,修道之人亦有六境。
    不过修行者的六境,并不与武道对标。
    两者一个在世俗流行,另一个则隐匿世外,非常人能够知晓,说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为过,自然谈不到对比。
    “修行法各式各样,具体也没个章程,不过千年之前有大宗立世,创下六境法,分别是辟邪、通识、刑魂、斩衰、塑命和元神。
    只因这六境法传播最广,所以便成了修行中人论道比法时,最常用的说辞。”
    胡宝松侃侃而谈。
    辟邪顾名思义,当初的柳有道能控制行尸,敢于在夜间行走荒坟野林时,便等同拥有了辟邪之能。
    而温养识觉便是第二境,通识境的映照。
    人有九通识,含眼、耳、口、鼻、舌、身、意、末、藏。
    每通一识,便能获得诸多玄妙能力。
    其中眼为广目识,开之能视见阴邪;
    耳为通耳识,能闻鬼话神音。
    口为妙口识,开启后可修习禁言法、敕令法,亦或日赋万言,说妙谈玄间不觉饥渴;修至高深处,亦能禁音藏气,蕴敛内息,口绽雷音,慑心拿魄,具有无上威严。
    鼻为多闻识,能辨气数浓薄差失,纤毫必记。
    舌为五味识,万品众物,仙珍邪毒,合为一食,分别其味,明辨悉知。
    身为强身识,可攀岩走壁,经山触识,无望慑碍,修至高深处,则分形散体,千变万化,形长充于八极,短入于毫微。
    意为心灵识,开之迥一切法,外魔不入,内魔不生,皆悉空净。
    末为末见识,开之趋吉避凶,灾劫祸害亦能变通。
    藏为藏明识,开启后能沟通天地之桥,入主神景,感知内外,参悟真玄。
    此九识仅有七识好通,最后末藏两识极看重运道和悟性。
    其中末主能变,是趋福避祸的先见之识,藏识则能沟通天地之桥,感知内外,是明悟之识,非一般人不能修持。
    徐青向胡宝松提问,得知修行六境在刑魂之前并没有延寿之功,是以修行之人多数只在第二境开一二个通识,便也不再浪费精力在这上面。
    盖因一识打开便算进入了通识境,再开许多通识,还不如尽早修行到下一关隘,延年益寿。
    徐青问胡宝松开了几识,对方则笑言道:“我胡杨氏一族生来就有目识,其他八识若无必要,没有人会去修持。”
    毕竟,无论是人还是妖,寿元都有限数,大家都在与天地争寿,开再多通识又不能增加寿数,谁又会舍本逐末,去开那许多通识?
    徐青听闻此言,心中微动。
    养尸经有述,僵尸修行至伏尸阶段时,能开九窍。
    这九窍便等同于九通识。
    别人寿元有限,不敢将时间费在开启通识上,但他不同。
    僵尸无寿,哪怕他十年开通一窍,百年时间也足矣将九窍尽数开启。
    “一窍一神通,九窍便是九种能力,就是不知僵尸的九窍和活人的九通识是否有不同之处.”
    傍晚时分,接连论道七日的胡宝松终于感觉到了疲乏。
    “老了,这才几日工夫,就坐不住了。”
    胡宝松看向两个晚辈,说道:“明后休息两日,届时我再传授你们胡杨氏的修行法门。”
    徐青意犹未尽。
    胡杨氏的修行法门,他多半不能修行,不过修行之道向来能够触类旁通,即便不能修持,能多些阅历也是好的。
    徐青在棺材铺门口与逸真师姐告别后,便独自往仵工铺行去。
    待快要走到铺子门口时,徐青不经意间抬头瞥了眼某处。
    对面街道旁有一个陌生男子正在蹲守。
    那人见他走进仵工铺,便迅速起身离开了井下街。
    (本章完)